close

《道德經》第17章:太上,不知有之;其次,親而譽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。信不足也,有不信焉。悠兮,其貴言。功成事遂,百姓皆謂“我自然”。

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和歷史,其實就是幾個人在玩“過家家”,一個是李耳,即老子;一個是孔丘,即孔子;還有一個是墨翟,即墨子。可以說,孔丘建立了中國第一所商學院並擔任首任院長,培養了七十二博士,三千碩士。這些學生裏,有企業家,有學者,有外交家,還有軍事家,正是他們的頌揚和吹捧,才有了至聖先師孔子的香火不衰;而墨子,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政黨組織——墨黨,這個黨派有著高尚的信仰、嚴密的組織結構和嚴格的紀律,不但要宣誓為了墨黨理念而奮鬥終身,還要按時交黨費,不管你做了多大的官。只有老子,孤身一人,赤條條來,赤條條去,沒有成立組織,也沒有三五一夥相聚成群,只是在函谷關被關長尹喜半求半逼著寫了5585個字的文章,即被眾多精英哭著喊著追認為老大,成為道家的領袖。幾千年過去了,墨家已被雨打風吹去,儒家也是幾度沉浮,只有道家,依然悠哉遊哉地被後人捧著,一會入世,一會出世,好不瀟灑。尤其中國文化在政治上歷代引用的是 道家思想。中國歷史上,每逢變亂的時候,撥亂反正,都屬道家思想之功;天下太平了,則用孔孟儒家的思想。])

由此看來,要論真正的領導學家,非老子莫屬。老子曾經在他的領導哲學裏,把領導者按不同級別分為四類,並分別作了不同的論述,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四類領導者的境界,看看你屬於哪一類!

太上,不知有之

最理想的領導者,人們感覺不到他的存在

短短六個字,老子告訴我們最高明的領導者的外在表像——不知有之。

為什麼感覺不到?因為他無處不在——靠規律來管理著他的組織。這個規律就是“道”。這就像空氣中的氧氣,我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,可當失去了這些看不見、摸不著的氣體時,我們才會發覺它對人類生命是的重要。

如何構建這個重要的“道”?老子告訴了我們路徑——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簡而言之,就是向大自然學習。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麼和諧,人類身處其中,自然成長。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平衡的,有春就對應著有秋,有夏就對應著有冬。和諧的根本就在於平衡,或者說彼此矛盾的制衡。

企業是企業家創造的,企業在創業初期就是企業家人格的延伸。所以,從某種意義上講,企業家就是企業的上帝,他創造了“這個世界”,構建了這個企業生存的規律。這個規律決定了企業未來的生存空間,這個規律越契合“自然之道”,企業的發展就越良性,也越長久。

美國之所以在二百多年間迅速崛起,其核心競爭力就在於構建了正確的“道”。在1787年美國建國初期的立憲會議上,美國的建國先賢們認為,最重要的問題不是“誰該當總統?誰是我們當中最聰明的人”,而是“我們能夠創建什麼樣的程式,使國家在我們死後仍然能擁有很多優秀的總統?該制定什麼樣的方針和機制,以創造我們夢想的國家?”

正是這種遠見卓識,才造就了美國今天的強盛和強大。這才是美國強大的根本——即構建這個國家健康成長的“道”。

而且,這些建國者均不以功臣、能者自居,任期一滿即自動卸甲歸田。正好符合老子對最優秀領導者的定義“生而不有,為而不恃,功成而弗居”(生養萬物而不據為己有,有所作為而不自恃為能,成就功業而不以功臣自居)。

作為一個領導者,其所構建的“道”主要有三項:一、制定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並實施;二、正確戰略的制定和監督實施;三、尋找合適的人充分而合理的授權。

公司的核心價值觀一旦制定,就不要頻繁變動,要長期堅持貫徹。在執行的過程中,領導者要尋找合適的人,並充分授權。

好的領導者,總是不斷去尋找和挖掘優秀的人才,並能夠根據其能力的高下,將其放在合適的位置,同時制定相匹配的獎懲制度,來管理授權風險。這樣,作為領導者,就可以抽出大量的時間去思考重大問題,會見戰略合作夥伴。這樣的領導者,在企業員工的眼中,屬於“神龍見首不見尾”的類型,只有在重大場合才會出面,平時是見不到的。

你是這樣的領導者嗎?

其次,親而譽之;其次,畏之;其次,侮之

次一等的領導者,人們愛戴他、稱讚他;再次一等的領導者,人們害怕他;最次的領導者,人們蔑視他

當年,劉邦和項羽都看到過秦始皇巡視天下的威風,項羽脫口而出:“我能夠取代他!”劉邦則看得眼珠子都圓了,情不自禁地說道:“大丈夫就應該這個樣子啊!”這就是他們最樸實的價值觀。價值觀的差異,導致了這兩個領導者的不同結局——一個烏江自刎,一個成就霸業。

在項羽看來,他追求的目標就是“我能怎麼樣”——我取代了始皇嬴政,就能享受他的威風。所以,項羽的最大失敗,就是始終在“小我”的圈子裏打轉,放走韓信,氣死範增,兒女情長。劉邦追求的目標,則是另一種方式——大丈夫就應該如此生活,如此精彩。所以,他建立了一個以蕭何、韓信、張良為核心成員的團隊,這些人都想成為大丈夫,活得精彩。勝利,自然也就屬於劉邦了。

劉邦入關,約法三章,關中父老皆稱其善,親而譽之。項羽入關,火燒阿房宮,三月煙霧不絕,關中父老皆稱其惡,畏之侮之。

當然,親而譽之與畏之侮之的尺度很難把握。春秋時期讓鄭國成就霸主地位的一位叫子產的政治家,對這幾種尺度的把握非常到位。

他從政的第一年,老百姓怨恨他,恨不得想殺了他;可從政到第三年的時候,老百姓都在擔心,萬一子產死了,誰能保障他們的利益?當子產病危時,他對繼任者說:“只有有道德的人,才能夠以寬大來使百姓服從,德行次一等的人不如採取嚴厲的政策。你看火很猛烈,百姓看見就害怕,所以,很少有人死在火裏。水很柔弱,人們因親近喜歡而輕視它,所以,很多人死在水裏。因‘寬柔很難’。”子產死後,繼任者不忍心嚴厲,而施行寬柔,結果,鄭國強盜很多,繼任者很後悔沒聽子產的忠告,於是開始嚴厲鎮壓,鄭國治安明顯好轉。

親也罷,畏也罷,這都是表像,關鍵在於作為領導者的你,所構建的“道”希望達到什麼效果。你必須根據你自己的具體情況,來選擇自己的“道”。每個人的“道”都不同,但其本質是一樣的。

在這裏,次一等的領導者,其公司核心價值觀和公司戰略都沒有問題,但由於不能找到合適的管理者分擔自己的工作,很多活只能自己幹。給下屬幫助,培養下屬的各種能力,直至下屬成長到他所希望的程度。

再次一等的領導者,由於自己的能力問題,還不敢充分授權給別人,來代替自己行使一部分權力,事必躬親,錯了罰,對了獎。親歷親為的結果,容易讓下屬畏懼而不是敬服。

最次一等的領導者,心胸不夠,能力不足,眼光不准,決策錯誤經常導致下屬做無用功,甚至愛猜忌、易發怒。時間一長,下屬自然會心生怨言而蔑視他,認為他沒有能力來領導和管理自己。

企業裏產生的許多矛盾,皆在於此!

信不足也,有不信焉。悠兮,其貴言。功成事遂,百姓皆謂“我自然”

如果領導者本身的誠信不足,百姓自然不會信任。(最好的)領導者總是那樣的悠然自然,清靜無為,不肯輕率發號施令。天下治理得井然有序,而百姓都認為“我們本來就是這個樣子”

老子在最後一段點出了重點——領導者最重要的素質就是誠信,不騙人。否則,就沒人聽你的了。春秋時期,商鞅在秦朝變法,首先做的事就是告訴老百姓,他是講誠信的。如果沒有誠信,你制訂再多的規則都是無用功。有些企業,公司制度可以裝幾大櫃子,可最後為什麼倒閉了?就在於失去了員工的信任。

老子反復告訴我們,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企業,任何一個組織,都要靠規則來管理,而不是靠人來管理。身為領導者,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失去誠信,這是組建團隊的重中之重。在信任的基礎之上,抓大放小,尊重規律,不要輕易去干涉,一切就歸於自然了。

正如農民種地,選好種苗,適當地澆水和施肥,然後就等待收穫,千萬別幹揠苗助長的事情。企業也是一樣,領導者要做的,就是把自己與公司具體業務剝離出來,站在宏觀、中觀和微觀的角度觀察和分析社會的變換、政策的導向和公司的行為,通過推演變化,適時地微調公司發展戰略,讓公司自動自發地按照規律成長。

你要牢記,在企業裏,你就是上帝,上帝是需要人去信仰的,信仰則靠誠信。如果沒了誠信,企業做得再大,也會很快坍塌。其次,上帝是做大事的,不做小事。一個屢屢展現神跡的上帝,不是好上帝;一個屢屢展現權威的領導,也不是好領導。最後,領導者要學會向大自然學習,學習平衡之道,把握治衡之術,做到修身克己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ravello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